(相关资料图)
北京设计智能列车在保定开花结果、京津城际精准实施“一日一图”、京津冀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原始策源地优势,强化与津冀协同联动,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转化。从承接产业转移到科技共建共享,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走进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一层展厅摆放着多款轨道交通列车模型,这些车型已奔跑在北京地铁11号线冬奥支线。“今年3月份,这款车刚从位于保定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下线。”京投装备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马艳波指着最新款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列车介绍。
在河北保定设立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以疏解集团轨道交通生产制造功能;在北京设立技术研究院,负责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研发工作……在“北京设计+保定制造”产业发展模式下,轨道交通列车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装备新名片。
天津港在北京朝阳等区设立服务窗口,延伸港口和口岸服务功能;搭建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开通运行天津港至北京平谷集装箱班列,京津冷链物流园投产运营……京津双城联动也在不断深化。
近年来,天津累计引进北京投资项目超7000个,到位资金超过1.2万亿元。近日,京津两地又签订了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产业、科技、生态等专项合作协议。
位于天津宝坻的天泽电力生产基地,一批批电器设备连接及安装工具正在加工成型。天泽电力(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承辉介绍,结合北京研发与天津制造优势,轨道制动机、电缆放送机等“拳头产品”由北京团队研发设计完成后,再由天津基地生产。为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座工厂几年前落址位于天津宝坻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工厂面积从原先的20亩扩张到59.99亩,产值增长了1.5倍。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与中关村形成产业链协同,聚焦京津产业协作及企业供应链需求,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智能网联车配套产业以及半导体配套产业集群。”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品牌运营部总监金辰介绍,科技城正积极推动新基建,利用5G技术建设智慧城市,进一步丰富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
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已有4500余家企业完成注册;在位于天津武清区的创新创业园,北京研发的技术在这里实现落地,又回到北京乃至走向全国。“很多技术研发完成后需要快速获得专利实现应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我们开辟了快速通道。”和能人居科技集团董事会秘书刘艳平表示。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京津冀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7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200亿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