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 题:2023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揭晓:聚焦低碳交通与湿地保护
中新财经作者 尹倩芸
由清华大学和保尔森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十周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现场揭晓了2023年度获奖项目。来自合肥市的“电动汽车换电关键技术,构建低碳可持续的产业新生态”项目与深圳市的“社会化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圳湾模式”分获“绿色创新”类别和“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物多样性锐减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因此,十年前,我们发起了‘保尔森奖’,以表彰在中国开展的具有创新性、可复制性、基于市场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创新领军者们树立了典范。”
为激励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促进零碳转型的解决方案,“保尔森奖”设立“绿色创新”类别,旨在构建环境和经济双赢的可持续未来。
交通领域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为“双碳”背景下减碳发力点,全球新能源汽车规模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由蔚来申报的“电动汽车换电关键技术,构建低碳可持续的产业新生态”项目荣获“保尔森奖——绿色创新”类别年度大奖。
“保尔森奖”绿色创新类别评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庄惟敏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于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城市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项目提供了一个高效、可持续的全案解决方案。项目首创换电模式和基础设施,通过构建储能生态系统,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形成。同时,项目还通过电池全生命周期循环体系的建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些创新思路和实践将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同时,为应对全球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紧迫挑战,“保尔森奖”还设立了“自然守护”类别,激励社会各界采用创新方式和机制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退化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固碳储碳和缓解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近期,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由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申报的“社会化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圳湾模式”摘得“保尔森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
奖项评委会联席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及亚洲区成员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马克平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败取决于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这也是“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强调的原则。“深圳湾模式”项目创新性地调动了社会资源,提升了公众参与度,有效实现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为更多的城市树立了榜样。
“获奖项目展示了清洁空气和水源的新路径,开辟了生物多样性解决方案,向我们展示了中国项目是切实可行的。”保尔森基金会主席、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在主旨发言中提到,这些解决方案可以真正改变世界,它们表明了面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流失,人类不必绝望,要有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通过后的开局之年,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推进的重要之年。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生物多样性锐减双重危机的威胁,人类社会亟需加速推进净零转型。
在本次“保尔森奖”十周年主题活动上,中外专家学者、商业领袖和获奖机构代表共同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完)